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“富豪县城”,靠面包占领全国

时间:03-29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32

“富豪县城”,靠面包占领全国

△(图/pixabay) 在江西,有这样一座小小的县城,群山环抱,森林围绕。就这平平无奇的条件,要是放在全中国2800多个县城中,可能根本连号都排不上。 但这里的人非要闯一条“冷门”的路。这座不种小麦,连一家面粉厂都找不到的县城,硬是把自己打造成了辐射全国的“面包之乡”,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里开出了上万家面包店。鲍师傅、泸溪河、詹记,这些你或多或少听闻过的烘焙品牌,也大都和这里脱不了干系。 这就是江西省资溪县,一个地处赣闽两省交界,估计99%的国人都没听说过的地方。 就这样一个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小城,究竟凭什么成为中国的“面包之乡”? 厉害了, 不产面粉的面包王国 资溪,就藏在连绵而青翠的武夷山西麓。 它风景醉人,号称“天然氧吧”,森林覆盖率高达 87.7%,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3万个/立方厘米[1]。它环境宜居,就在前几天还荣膺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,是此次江西省唯一的获奖地[2]。它雨量充沛,林木丰富,有55万亩毛竹[3],还盛产香菇和闽笋。 △资溪,青山连绵,风景醉人。(图源见水印) 按照一贯的剧本,对于这样的森林小城,或许发展旅游、开发美景就是它最好的归宿。 但它不走寻常路。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和面食毫无关系的小城,如今却已经实现面包产值近300亿元[4]。12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虽然常住人口不足10万,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参与面包产业[5][6]。 最直观的感受是,如果你走进资溪,便会发现这个不大的城里到处都是面包店,一条街可能每过二三十米就有一家。这么多人做面包,让资溪原本就负氧离子爆棚的空气,又平添了一层面包烘烤的麦香。 △除了面包,资溪人也擅长制作糯米制品。(图/pixabay) 而这座县城,更是走出了一支上万人的“面包大军”,散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,打造出一个个响亮的品牌。 安徽合肥的“詹记”,江苏南京的“泸溪河”“小香港”,江苏扬州的“麦香人家”,河南郑州的“桂洲村”。这些散布全国各地的品牌,看似毫无关联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:要么是品牌创始人,要么是师承的烘焙手艺,总有一样来自资溪[7]。 当然,这里面最令资溪人引以为傲的,可能还是“鲍师傅”。1997年,来自资溪县黄坊村的鲍才胜在河南郑州开了第一家面包店。后来在2004年转战首都,在北京研发出网红单品“肉松小贝”,自此一战成名,不再经营面包,专心打造“鲍师傅糕点店”。 △甜品届的新晋网红肉松小贝,已经远销八方。(图/小红书截图@MHan_nnnnnn) 从0到有,靠着一只只香喷喷的面包,资溪把自己打造成了真正的“面包之乡”。2006年的12月28日,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正式授予了“中国资溪——面包之乡”荣誉称号。这一次,资溪实至名归。 命运转折, 突然闯入的面包 资溪人根本不会想到,自己有一天会和面包结缘。30多年前,面包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稀罕的舶来品。而今日这座“面包之乡”,却是既不产面粉,也没有孕育西式烘焙的技术条件。 没有天时地利,资溪人全靠自己摸索。1987年,两个刚刚退伍的军人——张协旺和洪涛,在隔壁鹰潭市创办了资溪人第一家面包店。当时,作为铁路枢纽城市,地级市鹰潭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,确实要比资溪一个县大很多。 △“小面包能赚大钱” 。(图/unsplash) 谁也没想到,两个土生土长的资溪人,凭借在部队时学到的技术,能把西式烘焙搞出这么大的名堂。他们在一年时间内就挣了3万块钱,一跃成为那个年代众人艳羡的“万元户”,晋升为资溪面包的祖师爷[8]。 刹那间,“小面包能赚大钱”的消息在小县城中不胫而走。 有了身边的榜样,张协旺老家杨坊村的同乡们最先按捺不住致富的渴望。他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,走出这个大山环绕的小县城,纷纷到周边地市开起了自己的面包店。 到1992年的时候,有八成村民都已成功“转行”[9]。资溪县杨坊村,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山村,也摇身一变,成了中国面包之乡“第一村”。 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这句话放在资溪面包军团身上再准确不过。通过亲带亲、邻帮邻,原本始于个别人的事业,变成了全体资溪人的产业。到2006年,资溪面包从业者从一开始的“2人”,已经暴增到3万多人[10]。 △浙江省内的资溪面包村。(图/小红书截图@小小橘环游记) 对于白手起家的资溪人来说,这段创业的旅途异常艰辛,有人形容是“白天当老板,晚上睡地板”。 刚起步时,他们开的大都只是“夫妻店”式的小作坊,缺钱缺技术都是普遍现象,很多只能藏在居民楼的深巷里。到了1996年前后,才逐步搬到主街上,变成今日我们常见的门店模样。这种“前店后厂”的模式,主打一个现烤现卖,现做现订[7]。 然而,资溪人并不满足于做面包,他们想做的是面包界的“黄埔军校”。 千禧年后,又有一位教父级的人物隆重登场。徐全龙,一个靠做面包致富的下岗工人,2002年毅然关掉所有门店,投资100多万在资溪创办全龙面包培训学校,专聘名师传授技术。 资溪人在外面包店数量虽多,但水平有限,大浪淘沙之下,淘汰率很高。徐全龙则为外出闯荡的面包大军,营造一个回炉充电的港湾。 △资溪的面包技艺,通过培训中心传授给了上万人。(图/pixabay) 除了徐全龙的学校,资溪后来又新建了“建生蛋糕”培训中心,常常邀请广东、香港、台湾等地的烘焙大师前来授课。据统计,至少已有6万多名资溪以及周边县市的学生慕名前来学习,更有超过6成的学员培训后都踏上了创业之旅[11]。 而那些出走打拼的面包大军,终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“家”。2001年,全中国第一个县级面包行业协会在资溪成立。有了面包协会,散落全国各地的资溪面包师们,在外也能随时得到来自“娘家人”的帮助[6]。 自此,凭着敢想敢拼和互助扶持,资溪人在做面包的道路上扬帆远航。 西点军校, 荣耀与尴尬 这30多年来,资溪人在做面包这条路上越走越远。现在来看,与其说资溪是“面包之乡”,还不如说资溪是“面包师之乡”。 一片片面包就是一个个机遇,为资溪的面包师们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与财富。据资溪县政府的不完全统计,截止2021年,在资溪面包从业者中,资产在300万元以上的面包户有3000余户,1000万元以上的有200余户,还有10余户资产已经过亿[11]。 △一片面包里,藏着资溪人的“发家史”。(图/pixabay) 说资溪是全民“闯天下做面包”真是毫不夸张。如今,资溪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0%来自于面包产业。4余万资溪面包大军,更是把16000多家面包店开到全国1000多个城市,有的甚至已经开到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[11]。 资溪县自身还在全力打造面包产业城。如今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肉松生产加工厂,最大日产量达到100吨,还有能年产2万吨欧包的面包厂,以及各种糕点厂、馅料厂等[6][12]。 然而,资溪也面临着和自己的母省江西一样的尴尬局面。江西因没有存在感,被网友戏称“阿卡林省”;而实力雄厚的资溪面包,30多年了,也一直没能把名气打上去。即便鲍师傅等网红品牌已经占领全国主要城市的商街,也不会有人把他们和资溪连上任何关系。 △没人能想到,开遍全国的鲍师傅居然来自资溪这个小县城。(图/社交媒体截图) 资溪为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煞费苦心。早在2004年底,为整合资源,资溪县就成立了资溪面包公司,注册了“资溪面包”的商标。2018年又重新设计了logo,加以直营加联盟的运作,希望强化品牌效应。 但是直到现在,“资溪面包”品牌的直营加盟店在全国也就150来家[4],而资溪人自己开的面包店,通常也不会带上任何和资溪有关的印记。 在这一点上,兰州牛肉拉面和沙县小吃为城市带来的知名度就大多了。据统计,目前全球的兰州牛肉拉面店已经超过5万家[13],而全国的沙县小吃更是有8.8万家[14]。无论它们正宗与否,至少国民认知度是无法否认的。 而对于资溪面包,绝大多数还是个体经营的状态。资溪人在全国各地经营着近千家大小品牌,可这些却良莠不齐、各自为政。 就如同你家附近那家上了年头的烘焙店一样,口味尚可,价格实惠,陪伴着自己每一个忙碌的清晨,见证了许多节日中温馨的时刻。但在这份甜美的记忆之中,唯独少了资溪这个起航地的身影。 △“资溪面包”正在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。(图/小红书截图@bb酱吃不胖) 要知道,资溪人心中的目标还在更远的星辰大海。在他们的愿景中,未来做的可是资溪标准的“中国面包”。 这对于一个常住人口连10万都没有的县城来说,看起来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但也别小瞧这个小城的能量,既然资溪能够白手起家、做大做强,谁说他不会再造一个奇迹? 参考文献: [1] 资溪县人民政府. (2023).资溪县县情简介. Retrieved 9 October 2023 from http://www.zixi.gov.cn/art/2023/10/9/art_1784_977415.html. [2] 人民网江西频道. (2024). 江西省唯一!资溪县荣获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. Retrieved 14 March 2024 from http://jx.people.com.cn/n2/2024/0314/c186330-40775271.html. [3] 吴淑琴. (2024). 江西省资溪县委书记吴淑琴:锻造能工巧匠 赋能乡村振兴. 资溪县人民政府. Retrieved 15 March 2024 from http://www.zixi.gov.cn/art/2024/3/15/art_5334_4153037.html. [4] 李途遥 . (2021). 江西资溪:“面包火种”燎原“发酵”幸福故事. 人民网.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1 from http://unn.people.com.cn/n1/2021/1222/c14717-32314464.html. [5] 资溪县统计局. (2021). 资溪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. Retrieved 26 June 2021 from http://www.zixi.gov.cn/art/2021/6/18/art_1695_3704230.html. [6] 央视网. (2023). 改革开放之路丨大国强县看资溪:面包香喷喷,民心甜蜜蜜. Retrieved 25 December 2023 from https://news.cctv.com/2023/12/25/ARTIxglwyZbrNkm5hQPqh0dG231225.shtml. [7] 《资溪面包产业发展史》编纂委员会. (2021). 资溪面包产业发展史.光明日报出版社. [8] 李国强. (2005). 资溪面包军团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.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4(4),6-7. [9] 《中国发展观察》杂志社调研组. (2019). 资溪县杨坊村:面包产业撬动乡村振兴. 中国发展观察,(14),18-23. [10] 吴淑琴. (2022). 全面创业的模范脱贫致富的典范——"面包之乡"资溪县发展综述. 中国食品,(12),20-23. [11]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. (2021). 资溪县: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带动万人创业. Retrieved 20 February 2021 from https://www.jiangxi.gov.cn/art/2021/2/10/art_16024_3191896.html?xxgkhide=1. [12] 资溪县人民政府. (2020). 黄智迅:将“资溪面包”品牌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. Retrieved 9 October 2020 from http://www.zixi.gov.cn/art/2020/10/9/art_1695_3561675.html. [13] 郑丽君. (2021). 兰州牛肉面馆数量在全球已超5万家. 兰州日报. Retrieved 21 August 2021 from http://gs.people.com.cn/n2/2023/0821/c183283-40538771.html. [14] 李超, 胡春艳, 尤强 & 顾璟. (2021). 那些被沙县小吃点亮的人生. 中国青年报. Retrieved 27 December 2023 from https://zqb.cyol.com/html/2023-12/27/nw.D110000zgqnb_20231227_1-04.htm.读完点个【在看】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